茶艺春秋-分享茶知识,讲述茶故事

本站域名(chayi.top)转让,电话/微信:13052190891

《茶具图赞》

2024-11-16 08:54分类: 茶著作 阅读:

 

)、简介

作者是审安老人(本名董真卿),成书于南宋咸淳五年(1269年)。是现存最早的一部茶具专著和茶具图录。

 

)、主要内容

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用传统的白描画法画了十二件茶具图形,并按照宋代的官制对茶具进行“授衔”,称之为“十二先生”。其主要内容如下:

1)、韦鸿胪:即茶焙笼,用于烘焙茶饼。它可以保护茶叶不受潮,保持干燥,使茶叶的品质得以保存。在书中被赋予了“韦鸿胪”这一官职,体现了其在茶具中的重要地位。

2)、木待制:指的是茶臼,用于捣碎茶饼。将茶饼放入茶臼中,通过捣击的方式将其破碎成小块,以便后续的碾磨。

3)、金法曹:为茶碾,把茶叶碾细。茶碾通常由金属制成,如铁、铜等,其作用是将捣碎后的茶叶进一步碾磨成细腻的粉末,以便点茶时使用。

4)、石转运:即茶磨,可将粗茶末进一步碾细。与茶碾相比,茶磨的碾磨效果更加精细,能够使茶末的颗粒更加均匀。

5)、宗从事:是茶帚,用于刷茶末和清扫茶末。在制茶过程中,茶帚可以将茶末清扫收集起来,保持制茶环境的整洁。

6)、漆雕秘阁:为漆器盏托,用于承接茶盏。盏托可以防止茶盏直接接触桌面,避免烫伤桌面,同时也起到了装饰和衬托茶盏的作用。

7)、胡员外:指瓢杓,用于舀水。在点茶过程中,需要用到水,瓢杓就是用来取水的工具。

8)、罗枢密:即罗筛,用于筛茶末。经过茶碾和茶磨后的茶末可能还存在一些颗粒较大的杂质,需要通过罗筛进行筛选,以保证茶末的细腻度。

9)、陶宝文:是黑釉茶盏,用于盛茶水。宋代流行点茶,黑釉茶盏能够更好地衬托出茶汤的颜色和纹理,因此备受推崇。

10)、汤提点:即水注,用于盛水。点茶时需要用到热水,水注就是用来盛装热水的器具。

11)、竺副帅:指竹茶筅,用于调茶。茶筅是点茶的重要工具,通过搅拌茶汤,使茶末与水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茶汤。

12)、司軄方:即茶巾,用于清洁茶具。在饮茶过程中,茶具可能会沾上茶渍等污渍,茶巾可以用来擦拭茶具,保持其清洁。

每件茶具除了被赋予官职、姓名外,作者还为其批注“赞”誉,给茶具赋予了深刻的文化内涵。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既体现了当时上层社会对茶具的钟爱之情,也反映了宋代的文化和审美观念。

 

)、贡献与价值

1)、文化传承方面

1-1)、确立茶具称谓:在茶文化发展的历史中,“茶具”这一称呼的明确和统一具有重要意义。在此之前,采制茶叶的器具被专称为“茶具”,而饮茶的器具多称为“茶器”。南宋审安老人撰写《茶具图赞》后,将品饮茶叶的器具正式改称为“茶具”,并一直沿袭至今,为茶文化中关于器具的表述确定了标准。

1-2)、保存宋代茶具文化信息:该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详细记录了南宋时期的茶具种类、形制、材质等信息,是研究宋代茶具文化的珍贵资料。它让后人能够直观地了解到当时茶具的具体形态和使用方式,为茶文化的传承提供了重要的依据。例如,书中对于茶碾、茶磨、茶筅等茶具的描绘,使我们对宋代点茶法所使用的器具有了清晰的认识。

2)、艺术审美方面

2-1)、独特的艺术表达形式:作者以拟人法赋予茶具姓、名、字、号,并按宋时官制冠以职称,还为其撰写赞语。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将茶具人格化,赋予了它们生命和性格,使茶具不仅具有实用价值,还具有了艺术价值。这种艺术化的处理方式体现了宋代文人的审美情趣和文化内涵,也为后世的茶具设计和茶文化艺术创作提供了灵感。

2-2)、推动茶具的艺术化发展:《茶具图赞》的出现,促使人们更加注重茶具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在其影响下,宋代以后的茶具制作更加注重工艺和设计,追求茶具的精美和独特,推动了茶具艺术的不断发展。例如,明清时期的紫砂壶制作,就充分体现了对茶具艺术价值的追求。

3)、学术研究方面

3-1)、为茶文化研究提供参考:对于研究中国茶文化的发展历程、宋代的饮茶方式、社会文化背景等方面,《茶具图赞》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它与陆羽的《茶经》、蔡襄的《茶录》等著作一起,构成了中国茶文化研究的重要文献基础,为学者们深入研究茶文化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3-2)、启发多学科研究:书中涉及到的茶具制作工艺、材质选择、器形设计等内容,不仅与茶文化相关,还与工艺学、材料学、设计学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茶具图赞》也为这些相关学科的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茶谱》-朱权著

下一篇:《宣和北苑贡茶录》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茶艺春秋-分享茶知识,讲述茶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