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春秋-分享茶知识,讲述茶故事

本站域名(chayi.top)转让,电话/微信:13052190891

《茶录》

2024-11-16 09:23分类: 茶著作 阅读:

 

)、简介

作者蔡襄,成书于北宋皇祐年间(1049—1053)其对后世的茶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不仅在中国,还传播到了海外。书中的茶艺理念和方法为后来的茶文化传承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对日本的茶道以及世界茶业的发展都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主要内容

1)、上篇《论茶》

1-1)、色:强调“茶色贵白”。因为宋代的茶多为饼茶,饼茶表面往往涂有膏油,所以会呈现出青、黄、紫、黑等不同颜色。善于鉴别茶的人,能从茶叶的颜色中看出其品质,以肉理润者为上。建安人开试时,认为青白的茶优于黄白的茶。

1-2)、香:指出茶有真香,而入贡的茶会稍微添加龙脑和膏来增香,但建安民间品茶都不添加香料,怕夺了茶的本真之香。在烹点茶的时候,如果夹杂珍果香草,会更严重地夺去茶的真香,所以不应该添加。

1-3)、味:认为茶味主要在于甘滑。其中北苑凤凰山连属诸焙所产的茶味道最佳,隔溪的其他山岭所产的茶,即便及时采摘、精心制作,色味都比较重,比不上凤凰山的茶。并且提到水泉不甘会损害茶味,这也是前人论水品的原因。

1-4)、藏茶:茶适合用箬叶包裹保存,怕与香药放在一起,喜欢温暖干燥,忌讳湿冷。收藏茶叶的人家,会用箬叶封裹后放入茶焙中,每隔两三天用火烘烤一次,使其保持温热,防止受潮。如果火太大,茶叶会烤焦而不能饮用。

1-5)、炙茶:如果茶叶存放时间较长,香、色、味都会变陈,需要在干净的器具中用沸汤浸泡,刮去一两重的膏油,再用微火烤干,然后碾碎。如果是当年的新茶,则不需要这样处理。

1-6)、碾茶:碾茶时要先以净纸密裹捶碎,然后再进行熟碾。并且强调现碾的茶颜色白,如果过了一夜,颜色就会变昏。

1-7)、罗茶:罗茶的筛网细,茶末会浮在水面;筛网粗,水就会浮在上面。

1-8)、候汤:候汤是最难掌握的环节。水没煮开时茶沫会漂浮,水过熟则茶会下沉,前人所说的蟹眼汤就是过熟的水。在瓶中煮水难以分辨是否合适,所以说候汤最难。

1-9)、熁(xié)盏:点茶之前需要先熁盏,让茶盏变热,否则茶末不会浮起来。

1-10)、点茶:茶少汤多,茶末会像云脚一样散乱;汤少茶多,茶叶末会聚集在水面,如同粥面。点茶时,取一钱七分的茶末,先注入汤调均匀,再添注并环绕茶盏回击拂动。汤加到茶盏的四分处即可,茶汤面色鲜白,附着在茶盏上没有水痕的为绝佳。在建安斗试中,以水痕先出现的为负,耐久的为胜。

2)、下篇《论茶器》

2-1)、茶焙:用竹子编制,外面裹上箬叶,上面有盖子可以收火,中间有间隔可以容纳茶叶。把火放在离茶叶一尺左右的下方,保持温热,用来养茶的色香味。

2-2)、茶笼:不放入茶焙的茶,应该密封包裹,用箬笼盛放,放置在高处,避免接近湿气。

2-3)、砧椎:砧用来捶捣茶叶,砧用木头制作,椎可以用金或铁制成,以方便使用为宜。

2-4)、茶钤:用金属制成,用来炙茶。

2-5)、茶碾:以银或铁制作。黄金性柔,铜和某些石头容易生锈,不适合使用。

2-6)、茶罗:以绝细的为好。罗底用蜀地东川鹅溪的细密画绢,投入汤中揉洗后覆盖在上面。

2-7)、茶盏:因为茶色白,所以适宜用黑色的茶盏。建安所造的绀黑茶盏,纹理如兔毫,坯胎微厚,加热后长时间保持热度,不易冷却,是最适合的。其他地方的茶盏,有的坯胎薄,有的颜色紫,都比不上建安的茶盏。在斗茶时,人们一般不用青白盏。

2-8)、茶匙:要重一些,这样击拂有力。黄金材质的最好,民间也有用银或铁制作的,竹制的太轻,不适用于建茶。

2-9)、汤瓶:瓶要小,这样容易掌握候汤的时间,点茶注汤也比较准确。黄金材质的最好,民间也有用银、铁或瓷石制作的。

 

)、贡献与价值

1)、理论贡献:

1-1)、完善茶叶品鉴标准

1)、色方面:蔡襄在《茶录》中提出“茶色贵白”,将茶叶的颜色作为评判品质的重要标准之一,使人们对茶叶外观的关注更加细致。这一观点为后来茶叶的色泽评判奠定了基础,如今人们在鉴别茶叶时,干茶色泽、茶汤色泽和叶底色泽都是重要的考量因素。

2)、香方面:强调“茶有真香”,反对在茶中添加龙脑等香料,以免夺其本真之香。这种对茶叶天然香气的重视,影响了后世对茶叶香气的品鉴标准,如今品茶时对干茶香、含水盖香、出汤后的盖香以及杯底香等不同层次的香气都有细致的感受和评判。

3)、味方面:主张“味主甘滑”,认为甘甜、柔和顺滑的口感是好茶的重要特征。这一观点一直延续至今,滋味和口感仍然是评判茶叶品质的关键指标,人们通过品尝来感受茶叶的甜度、醇厚度、苦涩度以及回甘等口感特点。

1-2)、规范煮茶工艺:详细记载了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等煮茶的各个环节,为宋代及后世的茶艺操作提供了规范和指导。例如,对于候汤的把握,指出水未煮开时茶沫会漂浮,过熟则茶会下沉,强调了煮水温度对茶汤品质的关键影响。

2)、文化传承方面

2-1)、反映宋代茶文化风貌: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茶录》全面反映了当时的茶文化特点,包括茶叶的生产、加工、品鉴、茶具的使用以及饮茶的习俗等,是研究宋代茶文化的重要文献资料。它让后人能够深入了解宋代茶文化的繁荣景象,以及当时人们对茶的热爱和追求。

2-2)、推动茶文化传播:其对日本的茶道以及世界茶业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日本的茶道在发展过程中,受到了中国宋代茶文化的深刻影响,《茶录》中所记载的茶艺理念和方法,为日本茶道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3)、艺术价值方面

3-1)、书法艺术的典范:蔡襄本人是著名的书法家,《茶录》最早由他手书,其书法以小楷写成,“劲实端严”,是流传的小楷佳品之一。这部作品不仅是茶学专著,也是书法艺术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为后人学习书法提供了优秀的范本。

3-2)、文学价值较高:文字简洁明了,论述精辟,具有较高的文学性。蔡襄以精准的文字表达了自己对茶的理解和感悟,使《茶录》成为一部兼具学术性和文学性的著作,在文学领域也具有一定的价值。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品茶要录》

下一篇:《茶谱》-毛文锡著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茶艺春秋-分享茶知识,讲述茶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