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春秋-分享茶知识,讲述茶故事

本站域名(chayi.top)转让,电话/微信:13052190891

《品茶要录》

2024-11-16 09:15分类: 茶著作 阅读:

 

)、简介

《品茶要录》是宋代黄儒所著的茶学专著,成书于宋熙宁八年(1075年)。特意叙述品茗时对茶叶欣赏应有的鉴别标准。

 

)、主要内容

1)、序论:黄儒在序论中指出,自己读《茶经》时发现陆羽对建安茶的记述有所不足,而当时建安茶名声大噪,士大夫们对茶事极为热衷,所以他撰写此书来探究茶叶采制的得失。

2)、正文:正文详细论述了采制茶叶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十种影响茶味的错误方式。

3)、采造过时:茶叶采摘应在惊蛰前,以三火前采摘的茶芽为最佳。若采摘时天气不好,如积雨或暴暄,会影响茶叶品质,导致茶汤色泽昏黄,水脚微红。

4)、白合盗叶:茶之精绝者为斗品、亚斗品和拣芽。有人为追求数量和色泽,会在茶叶中掺入鳞片、鱼叶等,使茶味涩淡。

5)、入杂:茶中若掺入其他树叶,建人称为“入杂”。比如掺入柿叶、桴槛叶等,会影响茶的香气和口感。

6)、蒸不熟:蒸茶时若未蒸熟,茶叶会带有桃仁之气,品质受损。

7)、蒸过熟:蒸茶过度,茶汤色黄且粟纹大,但相比蒸不熟的情况,过熟的茶甘香之味更胜。

8)、焦釜:蒸茶时间过长,水干后会产生焦釜之气,使茶的颜色昏红、气味焦恶。

9)、压黄:茶叶采摘后若未能及时蒸制、研压,或放置时间过长,会出现压黄之病,茶叶色泽不鲜明,如坏卵之气。

10)、渍膏:茶饼若榨不干,会有渍膏之病,茶味带苦。

11)、伤焙:焙茶时用火不当,带烟焰,会熏损茶饼,使茶的颜色昏红,气味带焦。

12)、后论:讨论了茶区地理条件的重要性以及该茶区茶叶的特点。强调不同的地理环境对茶叶品质有很大影响。

总体而言,《品茶要录》对茶叶采制过程中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为后人了解宋代茶叶生产和品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三)、贡献与价值

1)、对茶叶生产技术的总结与完善

1-1)、详细的制茶工艺记录:书中详细论述了茶叶采造过程中的诸多环节和技术要点,包括采摘时间、蒸茶火候、研压方式、焙茶用火等。这些详细的记录为后人了解宋代的制茶工艺提供了珍贵的一手资料,也为研究中国古代茶叶生产技术的发展演变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例如,对于蒸茶环节,作者指出蒸不熟会使茶叶带有桃仁之气,影响品质;蒸过熟则会使茶汤色黄且粟纹大,但甘香之味更胜,这种对不同蒸制程度的细致观察和分析,有助于后人更好地把握制茶的关键环节。

1-2)、对制茶弊病的深入剖析:黄儒在书中明确指出了采造过时、白合盗叶、入杂、压黄、渍膏、伤焙等十种影响茶味的错误方式,对这些制茶过程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剖析。这不仅有助于当时的茶农和制茶者提高茶叶的生产质量,避免出现类似的错误,而且对于现代茶叶生产中的质量控制和工艺改进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2)、推动了茶叶品鉴学的发展

2-1)、建立茶叶品鉴标准:《品茶要录》在一定程度上建立了一套相对系统的茶叶品鉴标准。作者通过对茶叶的外观、香气、口感等方面的观察和分析,来判断茶叶的品质优劣。例如,书中提到优质的茶叶应具有色泽鲜明、香气纯正、口感甘醇等特点,而存在各种弊病的茶叶则会在外观、香气和口感上表现出不同程度的缺陷。这种品鉴标准的建立,为后来的茶叶品鉴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推动了茶叶品鉴学的发展。

2-2)、强调品茶的专业性:该书的出现强调了品茶的专业性和科学性,使人们认识到品茶不仅仅是一种简单的饮食行为,更是一门需要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学问。它促使人们更加注重对茶叶品质的鉴别和欣赏,提高了品茶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2-3)、丰富了茶文化的内涵:反映宋代茶文化的繁荣: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发展的鼎盛时期,斗茶之风盛行。《品茶要录》作为宋代的一部重要茶学著作,生动地反映了当时茶文化的繁荣景象。书中对茶叶生产、品鉴、斗茶等方面的描写,展现了宋代士大夫阶层对茶的热爱和追求,为我们了解宋代茶文化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

2-4)、为茶文化传承提供依据:它为后世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书中所记载的茶叶生产技术、品鉴方法、茶文化现象等,成为了后世茶文化研究的重要素材,对于传承和弘扬中国茶文化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2-5)、对茶叶贸易的影响:规范茶叶市场在宋代,茶叶贸易是一项重要的经济活动。《品茶要录》中对茶叶品质的严格要求和对制茶弊病的批判,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规范茶叶市场的作用。它促使茶商和制茶者更加注重茶叶的质量,提高了茶叶的整体品质水平,有利于茶叶贸易的健康发展。

2-6)、提高建安茶的知名度:作者对建安茶的关注和研究,也提高了建安茶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建安茶在宋代成为贡茶,与《品茶要录》等茶学著作的宣传和推广有一定的关系。这对于促进当地茶叶产业的发展,推动茶叶贸易的繁荣具有重要的意义。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大观茶论》

下一篇:《茶录》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茶艺春秋-分享茶知识,讲述茶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