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春秋-分享茶知识,讲述茶故事

本站域名(chayi.top)转让,电话/微信:13052190891

宋徽宗

2024-11-18 09:11分类: 茶人物 阅读:

 

(一)、宋徽宗简介

宋徽宗赵佶(1082年-1135年),是北宋第八代皇帝。

1)、生平经历

1-1)、早年身世:赵佶为宋神宗第十一子,元丰五年(1082年)十月生于神宗寝殿福宁殿东侧的偏殿内,母亲被封为陈美人(后追封钦慈皇后)。次年正月,赵佶被神宗正式赐名,同年十月被授与镇宁军节度使、受封宁国公。元丰八年(1085年),宋哲宗即位,赵佶被封为遂宁郡王,绍圣三年(1096年)晋升为端王,绍圣五年(1098年),加封为司空,改任昭德、彰信军节度。

1-2)、登基为帝: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宋哲宗驾崩,因无子嗣,在皇太后向氏的主张下,端王赵佶即位,次年改元“建中靖国”。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徽宗尊谥向太后为钦圣宪肃皇后,追尊生母为钦慈皇后。向太后去世后,徽宗亲政。

1-3)、国破被俘: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入侵,徽宗内禅太子赵桓(钦宗)。靖康元年(1126年),金兵渡过黄河,徽宗南逃避敌。靖康二年(1127年)三月,徽宗与钦宗赵桓被金人虏去,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1135年,徽宗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享年54岁。南宋遥尊谥号圣文仁德显孝皇帝,1142年,徽宗棺椁迁回南宋,葬于永佑陵。

2)、政治作为:

2-1)、任用奸臣:徽宗在位期间,重用蔡京、童贯、王黼等奸臣。蔡京独相达三年之久,虽曾二次罢相,但又复相或以太师控制朝政。这些奸臣打着绍述神宗改革的旗号,排斥异己、打击反对者,卖官鬻爵、巧立名目、增税加赋、搜刮民财。

2-2)、强化集权:徽宗通过御笔手诏,绕过通常的官僚程序,直接下达到相关部门执行,不断强化君主中央集权,但这一制度也成为蔡京掌控朝政的重要因素之一。

2-3)、农民起义频发:徽宗统治时期,社会矛盾激化,先后爆发了方腊起义、宋江起义等农民起义。方腊起义于宣和二年(1120年)十月在江南爆发,宋江起义于同年在河北起事。宋朝官军在镇压起义的过程中,采取了招降宋江让其攻打方腊的策略,最终于宣和三年(1121年)八月平定方腊起义。

3)、文化艺术成就:

3-1)、书法:徽宗自创了“瘦金体”书法,其特点是结字至瘦而颇具筋力,运笔直来直往,飘忽快捷,似行如草,流畅劲逸,笔道细瘦峭硬,挺劲犀利,无滞涩现象,起笔收笔转折提顿处痕迹十分夸张强化。

3-2)、绘画:他热爱画花鸟画,自成“院体”。他大力发展宫廷绘画,培养了很多杰出画家,如王希孟(代表作品《千里江山图》)、张择端(代表作品《清明上河图》)、李唐(代表作品《烟寺松风》)等。

3-3)、文学:徽宗时期编纂了大量的道教书籍,为后世道教的研究提供了资料。他还撰写了《大观茶论》,这是中国经典茶书之一,详细地填补了宋朝时期的茶文化的空白。

4)、收藏与鉴赏:徽宗热衷于收藏古器物,大兴研究古器物之风,他主持编纂的《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都是美术史中珍贵的文献,对后世的艺术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宋徽宗在文化艺术方面的成就极高,但在政治上却昏庸无能,导致了北宋的灭亡,他的一生充满了戏剧性和悲剧性。

 

(二)、宋徽宗与茶有关的作品

宋徽宗与茶有关的作品最著名的是《大观茶论》。

创作背景:成书于大观元年(1107年),当时宋朝的茶文化发展繁荣,点茶、斗茶等茶艺活动盛行。宋徽宗作为皇帝,对茶有着浓厚的兴趣和深入的研究,于是撰写了这部茶论。

《大观茶论》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系统论述茶叶的专著,全面地反映了北宋时期茶文化的发展状况,对后世的茶叶种植、制作、品鉴以及茶文化的传承和发展都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它不仅为后人研究宋代茶文化提供了丰富的资料,也为中国茶文化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宋徽宗与茶的故事

1)、亲自烹茶赐臣

宋徽宗对茶的热爱达到了痴迷的程度,不仅自己热衷于品茶,还亲自学习茶艺知识。当他自认为茶艺有所成时,便召集亲近的大臣一同品茶。他得意地让大臣们品尝自己亲手烹煮的茶,大臣们最初一头雾水,随后便小心翼翼地称赞茶好。在宋徽宗心里,煮茶是一件陶冶情操的高雅之事,有人能品尝他烹的茶,他反而很高兴。这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王朝中,皇帝亲自为臣子烹茶是较为罕见的行为,也体现了宋徽宗对茶的独特情感。

2)、撰写《大观茶论》

宋徽宗于大观元年(1107年)撰写了《大观茶论》。这本书系统地论述了宋代茶业、茶道的发展情况,包括茶叶的种植、采摘、制作、品鉴、茶具、用水等各个方面。例如,在茶叶种植方面,他提出“植产之地,崖必阳,圃必阴。盖石之性寒,其叶抑以瘠,其味疏以薄,必资阳和以发之;土之性敷,其叶疏以暴,其味强以肆,必资阴荫以节之”,详细阐述了地理环境对茶叶品质的影响;对于点茶之法,他更是用了大量篇幅进行描述,如“量茶受汤,调如融胶;第二汤,击拂既力、珠玑磊落;第三汤,击拂轻匀,粟文蟹眼……”。《大观茶论》的问世对宋代及后世的茶文化发展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与陆羽所著的《茶经》一同被视为中国茶文化的经典著作。

3)、推崇白茶

在《大观茶论》中,宋徽宗对白茶有着独特的推崇。他认为白茶“自为一种,与常茶不同,其条敷阐,其叶莹薄。林崖之间,偶然生出,虽非人力所可致”,指出白茶的稀有和独特之处。由于白茶产量稀少,制作难度大,宋徽宗对其更是珍视。他的这种推崇也使得白茶在宋代的茶界具有了较高的地位。

4)、提高茶道地位

宋徽宗将茶提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他在《大观茶论》的导言中把茶描写成天地间的灵物,称其“擅瓯闽之秀气,钟山川之灵禀,祛襟涤滞,致清导和”,“冲淡简洁,韵高致静”。他认为品茶是盛世清尚,可以“沐浴膏泽,熏陶德化”,起到修身养性的作用。在他的倡导下,茶道在宋代成为一种举国上下都崇尚的高雅活动,普及到社会各个阶层,渗透到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

 

(四)、与宋徽宗有关的建筑与场馆

1)、永佑陵:宋徽宗赵佶的陵墓,位于浙江省绍兴县东南35里处。陵墓包括在宋六陵之中,是南宋帝、后陵园,占地225平方公里。宋六陵还包括宋高宗永思陵、宋孝宗永阜陵、宋光宗永崇陵、宋宁宗永茂陵、宋理宗永穆陵、宋度宗永绍陵等南宋六帝陵寝。此外,还有宋哲宗后陵、宋徽宗后陵、宋高宗后陵。

2)、紫霄宫:位于武当山,宋徽宗称其为“国家祈福之廷”。

3)、艮岳:宋徽宗始建的皇家园林,位于宫城的东北方向,园内亭台楼阁、奇花异木、珍禽鸟兽繁多。待它落成,宋徽宗亲书《御制艮岳记》于石上,并将石放置在了园林入口处。

4)、丽谯楼:位于肇庆,古代肇庆府衙的所在地,因宋徽宗御书而闻名。肇庆是岭南文化的发源地之一,这里宋代曾是宋徽宗的封地,后来徽宗继承皇位后,把端州升为府,亲笔题写瘦金体赐御书“肇庆府”三字。

5)、元妙观三清殿:位于福建省莆田市内兼济河畔,是唐贞观二年创建的元妙观建筑群中仅存的一殿,北宋大中祥符八年重修,重檐歇山式,原面阔五间,进深四间,后分别改为七间、六间。当心间和左右两次间保持宋代建筑风格。殿东厢有宋徽宗、孝宗御碑,还有“宋兴化军祥应庙记”碑,记载宋代海外贸易史料,还有苏轼、文天祥、文徽明等人题刻,参差排列,古雅别致。

6)、青莲寺释迦殿:又称中佛殿,始建于宋神宗熙宁九年(公元1076年)至宋徽宗崇宁元年(公元1102年)间,面阔三间,单檐歇山顶建筑。殿内现存宋代彩塑9尊,为一佛二菩萨二弟子及千手观音组塑。该塑像表情自然,比例和谐,一改唐代宽胸细腰之风,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五)、与宋徽宗有关的纪念活动

1)、展览活动:

“又见徽宗——宋朝艺术之美”展览:2024年3月23日至5月9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举办。展览以宋徽宗的审美为线索,以“茶与画”为主题,通过珍贵的宋代瓷器与宋代绘画,呈现两宋时期最具代表性的宋瓷技艺与绘画技艺。展览融入了沉浸式体验与大量互动环节,引领观众深入体验宋代美学的魅力。

2017台北故宫博物院书画菁华特展:2017年10月4日至12月25日在台北故宫博物院举行。该展览展出了宋徽宗的一些书画作品,吸引了众多艺术爱好者前往参观。

波士顿美术博物馆中国光影沉浸体验展:2024年,历史悠久的波士顿美术博物馆在上海落地了中国首个光影沉浸体验展,复刻了宋代皇帝宋徽宗的《捣练图》等佳作。

2)、学术研讨活动:一些文化机构或学术团体可能会不定期举办关于宋徽宗的学术研讨会,探讨他在艺术、文化、历史等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例如,对宋徽宗的书法、绘画风格及艺术理论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或者分析他的统治对北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3)、文化节或艺术节相关活动:在一些与宋代文化或艺术相关的文化节、艺术节中,宋徽宗可能会作为一个重要的文化元素被提及或纪念。比如在活动中安排关于宋徽宗艺术作品的展示、解读,或者举办以宋代文化为主题的演出、讲座等,其中会涉及到宋徽宗时期的文化艺术成就。

4)、城市纪念活动:肇庆命名900年纪念活动:2018年是肇庆命名900周年,肇庆曾举办“纪念肇庆命名900年”肇庆国际马拉松赛。肇庆是宋徽宗的封地,后来徽宗继承皇位后,把端州升为府,并亲笔题写瘦金体赐御书“肇庆府”三字。这次赛事与微马体育基金会联手,邀请国内100个城市的微马公益跑团,参加“肇马百城同跑,你捐步、我捐款”活动,以纪念宋徽宗命名这一历史事件。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黄庭坚

下一篇:陆游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茶艺春秋-分享茶知识,讲述茶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