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春秋-分享茶知识,讲述茶故事

本站域名(chayi.top)转让,电话/微信:13052190891

蔡襄

2024-11-18 09:07分类: 茶人物 阅读:

 

(一)、蔡襄简介

蔡襄(1012年-1067年),字君谟,兴化军仙游县(今属福建)人,北宋政治家、书法家和茶学专家。

蔡襄出生于仙游县枫亭赤湖村的一个农家,自幼接受良好教育,天圣八年(1030年)登进士甲科第十名,被授予漳州军事判官的职位。他在政治上主张改革,曾多次上疏论述当时的急务,提出“强兵”和“富国”的主张。在地方任职期间,他注重民生,整顿吏治,减免赋税,改变了当地的不良习俗。他还擅长书法,与苏轼、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传世书迹有碑刻《万安桥记》《昼锦堂记》,墨迹有《谢赐御书诗》等。他的诗文清妙,造诣较深,所著《茶录》总结了古代制茶、品茶的经验,《荔枝谱》被称赞为“世界上第一部果树分类学著作”。有《蔡忠惠公文集》传世。

蔡襄在政治、书法、文学和茶学等领域都有卓越的成就,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蔡襄与茶有关的作品

蔡襄与茶有关的作品主要是《茶录》。

1)、创作背景:蔡襄在北宋皇佑年间创作了《茶录》。当时,他担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贡茶,在此期间对茶的品质、制作工艺、烹饮方法等有了深入研究。他认为陆羽的《茶经》未明确指出建茶产地,而丁谓的《北苑茶录》仅论及采制,未涵盖烹试方法,于是决定将自己的研究心得记录下来,创作了《茶录》。

2)、内容概述

2-1)、上篇论茶:包含色、香、味、藏茶、炙茶、碾茶、罗茶、候汤、熁盏、点茶十目。论述了茶汤品质和烹饮方法,如“茶色贵白”“茶味主于甘滑”,指出了优质茶的色泽、口感等特征;介绍了藏茶的适宜条件和方法,强调了茶叶保存环境的重要性;还详细说明了炙茶、碾茶、罗茶等制茶工序,以及候汤、熁盏、点茶等烹茶步骤和要点。

2-2)、下篇论器:包括茶焙、茶笼、砧椎、茶钤、茶碾、茶罗、茶盏、茶匙、汤瓶九目。主要论述了各种制茶工具和品茶器具的材质、制作工艺、使用方法及其对茶品质和口感的影响。

3)、作品影响

3-1)、推动宋代茶文化发展:《茶录》的出现,对宋代建茶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使建茶的品质和声誉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也为宋代茶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3-2)、对后世茶文化影响深远:它不仅是中国古代茶文化的重要典籍,还对日本的茶道以及世界茶业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书中所阐述的茶叶品质鉴别、制作工艺、烹饮方法等内容,为后世茶学研究和茶文化传承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借鉴。

3-3)、体现书法艺术价值:《茶录》用小楷写成,具有很高的书法艺术价值,是蔡襄书法作品中的代表之一,其书法风格端庄秀丽、笔力劲挺,与书中所蕴含的茶文化相得益彰。

 

(三)、蔡襄与茶有关的故事

1)、创制小龙团茶:宋仁宗庆历年间,蔡襄担任福建转运使,负责监制贡茶。他在前人所制“大龙团”茶的基础上,经过精心研制,创制出了“小龙团”茶。“小龙团”茶制作工艺复杂、严谨,对原材料的选用极为严苛,因而品质上乘,数量稀少,成为当时皇室御用的顶级茶饮,声名远播。据欧阳修《归田录》记载:“庆历中蔡君谟为福建转运使,始造小片龙茶以进,其品绝精,谓之小团。凡二十饼重一斤,值黄金二两,然金可有而茶不易得也”。

2)、辨别小龙团与大龙团:《墨客挥犀》里记载,蔡襄应朋友蔡叶丞的邀请到府上共品小龙团。等待期间又有一位新客不期而至,家人在准备点茶时,因现磨一份小龙团茶耗时较长,便取出一些以前磨好的大龙团茶混入其中。茶端上来后,蔡襄只喝了一小口便说:“这茶不纯,肯定混了大龙团。”其鉴茶能力之精绝,令蔡叶丞佩服不已。

3)、斗茶轶事:在宋皇祐二年(1050年)11月,蔡襄自福建仙游出发,途经杭州,逗留两个月后,于1051年初夏,北上汴京。临行之际,他给钱塘好友冯京留了一封手札《思咏帖》。信中提到“唐侯言:王白今岁为游闰所胜,大可怪也”,据考证此句所指是有关茶的斗茶活动。由此可见,蔡襄身处当时的斗茶圈子之中,并且斗茶在宋代士大夫们的生活中具有特殊地位。

 

(四)、与蔡襄有关的建筑与场馆

1)、福州仓山区蔡襄纪念馆:位于福州仓山区下藤路199号,早在明代时期就已存在,是福州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已列入第七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其建筑为清代典型殿堂式,坐北朝南,三开间三进深,首进为大门,门楣顶匾额大书“宋郡守蔡忠惠公祠”8个字,大门有清光绪元年黄贻楫写的对联,前文柱和后文柱也都有对联。正殿中央有蔡襄端坐雕像,塑像前有《万安渡石桥记》丰碑2方,廊下两侧还有9方明清两代重修万安桥及蔡忠惠公祠的碑记。

2)、莆田市东海镇东沙村蔡襄纪念馆:建筑面积1600平方米,为五层框架结构,馆内设有陈列室、书画厅、会议厅等,收藏和陈列蔡襄生平活动的文物遗作、书简、字帖和各种版本蔡氏族谱,还收藏国内300多幅名家书画。

3)、蔡襄祠:位于泉州洛江区万安街道桥南社区内,始建于宋代,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洛阳桥的附属文物,现存建筑为清代修建。祠堂大厅中间有蔡襄的塑像,祠内存有蔡襄自撰亲书的《万安桥记》碑刻,此碑被世人称为“文、书、镌”三绝碑,文字简练,仅153字就清楚地记载了洛阳桥的始讫时间、规模形式、花费银两、参与人物等,书法遒美,刻工精致。

4)、龟湖蔡氏宗祠:坐落于石狮市宝盖镇郑厝村,是闽南典型的硬山顶建筑,二进三开间,砖石木结构。厝前左边立旗杆夹,檐下蔡氏堂号灯高挂,中堂端坐着蔡襄汉白玉像,两边堂壁上刻着浮雕,展示蔡襄的丰功伟绩,同时也是蔡襄纪念馆。

5)、洛阳桥:位于泉州洛江区万安街道桥南社区,是蔡襄任泉州知府时主持建造的。它是中国第一座跨海梁式大石桥,造桥中首创“筏型基础”“种蛎固基”技术和“激浪以涨舟,悬机以弦纤”的浮运架桥法,开创了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新纪元。桥长834米,宽7米,有桥墩46座,全部用巨大石块砌成,桥中段还有一海神庙

 

(五)、与蔡襄有关的纪念活动

1)、诞辰纪念活动

1-1)、纪念蔡襄诞辰1012周年庆典:2024年3月21日,全国各地蔡氏宗亲600多人齐聚枫亭镇九社村蔡襄故居,共同纪念蔡襄诞辰1012周年。活动包括祭祀大典、蔡襄文化主题活动等,省书法家协会会员现场创作,还有省非遗宋式点茶表演,再现《茶录》经典品茶过程,同时展示了文创产品“蔡襄五度人生”“蔡襄家风六宝”。

1-2)、纪念蔡襄诞辰1011周年庆典:2023年3月3日,在莆田仙游县枫亭镇九社村蔡襄故居举行,来自省内外的族人代表、宗亲及社会贤达参加。祭祀典礼在蔡襄故居厅堂举行,活动旨在弘扬蔡襄文化,传承蔡襄惠民、廉政精神,凝聚蔡氏后裔的力量。

1-3)、纪念蔡襄诞辰1000周年庆典大会:2012年3月4日在福州蔡襄祠堂举行,由福建省中华文化学院、福建省全民终身教育促进会等主办,来自海峡两岸以及菲律宾、新加坡等地的500多名蔡氏宗亲出席大会。会上发表了《蔡襄文化研究与发展联合倡议书》,福州市与台北市蔡氏宗亲还缔结了《友好协议》。

2)、文化主题活动

2-1)、蔡襄文化旅游节:枫亭镇会在特定时间举办蔡襄文化旅游节,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如文艺表演、文化展览、民俗体验等,展示蔡襄文化的独特魅力,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与,促进文化交流与旅游发展。

2-2)、蔡襄廉政文化活动:一些地方会以蔡襄的廉洁勤政、忠国惠民事迹为主题,开展廉政文化教育活动,如仓山区农业农村局党支部前往蔡襄纪念馆开展党纪学习教育主题党日活动,通过聆听讲解、参观展览等方式,让党员干部深入感悟蔡襄的廉政思想,接受思想教育和党性锻炼。

3)、学术研讨活动:相关学术团体和研究机构会组织召开蔡襄文化研讨会,邀请专家学者、文化研究者等共同探讨蔡襄在政治、经济、文化、书法等领域的成就和影响,深入挖掘蔡襄文化的内涵和价值,推动蔡襄文化的研究和传承发展。

4)、艺术创作与展示活动

4-1)、蔡襄书法作品展览:由于蔡襄是宋四大书法家之一,一些文化场馆会举办蔡襄书法作品展览,展示其传世墨迹和碑刻的复制品或高清图片等,让书法爱好者能够近距离欣赏其书法艺术的精髓,感受其浑厚端庄、淳淡婉美的独特风格。

4-2)、以蔡襄为主题的文艺创作:鼓励文艺工作者以蔡襄的生平事迹、传说故事等为素材,进行文学、绘画、音乐、舞蹈等多种形式的文艺创作,并通过演出、展览、发表等方式进行展示,丰富蔡襄文化的表现形式和传播途径。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欧阳修

下一篇:苏轼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茶艺春秋-分享茶知识,讲述茶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