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名茶
(1)、西湖龙井:
产地:浙江省杭州市西湖龙井村周围群山。
特点:具有“色绿、香郁、味醇、形美”四绝。其外形扁平光滑,色泽嫩绿光润,香气鲜嫩清高,滋味鲜爽甘醇。
历史:西湖龙井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宋代时就已小有名气,到清朝乾隆皇帝下江南时,对西湖龙井更是赞誉有加,将狮峰山胡公庙的18棵茶树封为“御茶树”,从此西湖龙井名声大噪。
(2)、洞庭碧螺春:
产地:江苏省苏州市吴中区太湖洞庭山。
特点:条索纤细,卷曲成螺,满身披毫,银白隐翠,香气浓郁,有天然的花果香,滋味鲜醇甘厚,汤色嫩绿清澈。
历史:其历史可追溯到唐朝,原名“吓煞人香”,后康熙皇帝南巡时品尝后觉得此名不雅,便赐名为“碧螺春”。
(3)、黄山毛峰:
产地:安徽省黄山市徽州区一带。
特点:外形微卷,状似雀舌,绿中泛黄,银毫显露,且带有金黄色鱼叶(俗称黄金片)。入杯冲泡雾气结顶,汤色清碧微黄,叶底黄绿有活力,滋味醇甘,香气如兰,韵味深长。
历史:起源于清代光绪年间,由谢裕大茶庄所创制,之后逐渐闻名于世。
(4)、君山银针:
产地:湖南省岳阳市君山区洞庭湖中的君山岛。
特点:芽头茁壮,长短大小均匀,茶芽内面呈金黄色,外层白毫显露完整,包裹坚实,形似银针,因此得名。冲泡后,芽尖冲向水面,悬空竖立,然后徐徐下沉杯底,如群笋出土,又似银刀直立,景观奇特,口感鲜爽。
历史:据说君山茶的种植历史可以追溯到唐代,在清朝时被列为贡茶,是中国著名的黄茶之一。
(5)、六安瓜片:
产地:安徽省六安市大别山一带。
特点:是唯一无芽无梗的茶叶,由单片生叶制成。其外形似瓜子,自然平展,叶缘微翘,色泽宝绿,大小匀整,不含芽尖、茶梗,清香高爽,滋味鲜醇回甘,汤色清澈透亮,叶底绿嫩明亮。
历史:在明朝时就已闻名,清朝时成为宫廷贡茶,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
(6)、武夷岩茶:
产地:福建省武夷山市武夷山一带。
特点:属于乌龙茶,品种众多,最著名的有大红袍、水仙、肉桂等。其外形条索紧结,色泽乌褐油润,香气馥郁,有独特的“岩韵”,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橙黄明亮。
历史:历史悠久,在唐朝时就已成为贡茶,宋元时期更是备受推崇,到明清时期达到鼎盛,现在是中国乌龙茶中的佼佼者。
(7)、安溪铁观音:
产地:福建省泉州市安溪县。
特点:茶条卷曲,肥壮圆结,沉重匀整,色泽砂绿,整体形状似蜻蜓头、螺旋体、青蛙腿。冲泡后汤色金黄浓艳似琥珀,有天然馥郁的兰花香,滋味醇厚甘鲜,回甘悠久,俗称“观音韵”。
历史:起源于清雍正年间,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也是乌龙茶的代表。
(8)、祁门红茶:
产地:安徽省祁门县。
特点:茶叶外形条索紧细匀整,锋苗秀丽,色泽乌润;内质清芳并带有蜜糖香味,上品茶更蕴含着兰花香,馥郁持久;汤色红艳明亮,滋味甘鲜醇厚。
历史:诞生于19世纪后期,以其独特的品质迅速在国际市场上崭露头角,成为世界三大高香红茶之一。
(9)、太平猴魁:
产地:安徽省黄山市黄山区(原太平县)一带。
特点:外形两叶抱芽,扁平挺直,自然舒展,白毫隐伏,有“猴魁两头尖,不散不翘不卷边”的美名。其颜色苍绿匀润,叶脉绿中隐红,俗称“红丝线”;兰香高爽,滋味醇厚回甘,汤色清绿明澈,叶底嫩绿匀亮。
历史:创制于清朝末年,曾在1915年的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质奖章。
(10)、顾渚紫笋:
产地: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顾渚山。
特点:芽叶细嫩,芽色带紫,芽形如笋,茶叶相抱似笋;其香气清高,汤色清澈,滋味鲜醇,叶底细嫩。
历史:早在唐代就被列为贡茶,是当时最著名的茶叶之一,陆羽在《茶经》中对其也有高度评价。
(11)、阳羡茶:
产地:江苏省宜兴市。
特点:外形条索紧直,色泽翠绿,香气清幽,滋味鲜醇。
历史:在唐代就极负盛名,卢仝曾有“天子须尝阳羡茶,百草不敢先开花”的诗句,可见其在当时的地位之高。
(12)、蒙顶茶:
产地:四川省雅安市蒙顶山。
特点:外形紧卷多毫,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厚回甘,汤色黄绿明亮。
历史:蒙顶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西汉时期,是中国最古老的名茶之一,有“仙茶”之称,从唐代开始就一直是贡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