贡茶的发展历程
贡茶起源于西周,历经多个朝代的发展与演变,对中国茶叶的生产、制作技术以及茶文化的发展产生了极其重要的影响。以下是其详细的起源与发展历程:
(一)、西周——贡茶起源
现存关于贡茶最早的确切文字记载见于晋代学者常璩的《华阳国志・巴志》。书中提到周武王伐纣后,巴蜀部落向周王纳贡的物品中就有茶叶,即“周武王伐约,实得巴蜀之师……丹漆茶蜜……皆纳贡之”。不过这一时期的贡茶尚处于初期形式,尚未形成严格的制度。
(二)、唐朝——贡茶制度形成
(1)、制度确立:唐朝是中国茶叶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也是贡茶制度最终形成并确立的时期。唐代的贡茶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朝廷选择茶叶品质优异的二十多个区域,作为定额纳贡的州,如常州阳羡茶、湖州顾渚紫笋茶、雅州蒙顶茶等。另一种是朝廷在生态环境得天独厚、自然品质优异、产量相对集中、交通相对便捷的名茶产区,直接设立贡茶院专业制作贡茶,即贡焙制。其中,湖州长兴顾渚山的贡茶院规模宏大,组织严密,管理精细,制作精良,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国营茶叶加工厂。
(2)、影响:贡茶制度的形成推动了茶叶种植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茶叶商品化和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也使得饮茶习俗得到进一步传播。
(三)、宋朝——贡茶制度的发展
(1)、贡茶院的更替:到了宋朝,顾渚贡茶院日渐衰落,而福建凤凰山的北苑龙焙则取而代之,成为重要的贡茶生产地。
(2)、制作工艺的提升:宋代贡茶的制作走上更加精致、尊贵、华丽的路线。宋太宗太平兴国初年,朝廷特颁置龙凤模,派贡茶特使到北苑造团茶,片茶压以银模,饰以龙凤花纹,精湛绝伦。贡茶的采制技术精益求精,名品众多,生产规模之大历史罕见。
(3)、贡茶的地位:宋代的贡茶在时人心中已不仅仅是一种精制的茶叶,而是尊贵的象征,其价值高昂。
(四)、元朝——贡茶制度的延续与变化
(1)、规模变化:元朝的贡茶与唐宋相比,在数量、质量及贡茶制度上都呈平淡之势。元朝保留了一些宋室的御茶园和官方制茶工场,并在武夷山四曲溪设置焙局,又称御茶园,焙工数以千计,大造贡茶,但规模相对小于宋代。
(2)、茶类变化:元代的贡茶虽然沿袭宋制,以蒸青团饼茶、团茶为主,但在民间一般多改为饮叶茶、末茶。
(五)、明朝——贡茶制度的变革
(1)、贡茶形式变化:明代初期,贡焙仍沿用元代旧制,但后来明太祖朱元璋有感于团饼贡茶的昂贵和烦琐,专门下诏改革,贡茶正式革除团饼,采用散茶。此后,散茶成为贡茶的主要形式,这种变化也带动了饮茶方式的转变,泡茶饮用的方法逐渐流行起来。
(2)、贡茶数量增加:贡茶的数量急剧上升,除了规模较小的几个皇家茶园外,主要依靠几个主产茶省的进贡。
(六)、清朝——贡茶制度由鼎盛到衰落
(1)、鼎盛:清朝茶业进入鼎盛时期,贡茶制度进一步发展,贡茶区域扩大,品种也大量增加,基本囊括了主要的茶叶品类,全国七十多个府县每年向宫廷进贡的茶达一万三千九百多斤。
(2)、衰落:到了清代中叶,由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因素的影响,贡茶制度逐渐消亡。
(七)、民国——贡茶制度的终结
民国初年,中华民国政府宣布停止各省向中央政府贡茶,从此废除了千百年来的贡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