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的起源与发展
(一)、早期记载:14世纪,明朝大臣刘伯温在《多能鄙事》中记载了“兰膏红茶”和“酥签红茶”的调制法,这是关于红茶的最早文字记录,但此时的红茶与后来的发酵红茶制作工艺有所不同,还未形成现代意义上的红茶。
(二)、工艺起源传说:一种说法是,在茶叶制造发展过程中,茶农因偶然因素发现日晒代替杀青,揉捻后叶色红变,由此逐渐产生了红茶。还有传说在明末1568年左右,北方军队路过福建桐木关,村民躲避时军队驻扎在茶厂并睡在了茶青上,待军队离开后,茶农发现茶青发黑,便搓揉后用当地马尾松柴块烘干,烘干的茶叶呈乌黑状且带有松烟香味,挑到星村茶行贱卖却没想到次年引起轰动,迅速走俏市场,并因其汤色红艳的特点,被命名为红茶。
(三)、正山小种的诞生:最早的红茶生产从福建崇安的小种红茶开始,16世纪末,正山小种红茶在福建省桐木关诞生,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红茶,当地的茶农在制作茶叶时,经过不断摸索和改进,形成了独特的小种红茶制作工艺。
(四)、传入欧洲:17世纪初,荷兰东印度公司首次将小种红茶运往荷兰,继而又相继运往英国、西欧和北美等国家,主要供应皇室贵族,茶饮之风在欧洲逐渐兴起,正山小种成为中国优质茶的代表,首次打开中国茶叶的贸易市场,拉开了世界红茶生产和贸易的序幕。
(五)、工夫红茶出现:18世纪中叶,在小种红茶生产技术的基础上,中国创制出加工工艺更为精湛的工夫红茶,如祁门工夫、滇红工夫、宜红工夫等,之后红茶传遍世界各地,价格也日趋低廉,红茶由皇室逐渐走向普通民众,直至19世纪中后期,中国红茶在生产和贸易中一直占主导地位。
(六)、印度红茶崛起:1834年,印度成立茶叶委员会并从中国引进茶树,1838-1839年,印度阿萨姆生产了第一批红茶销往英国,获得了好评,紧接着印度第一个茶企阿萨姆茶叶公司成立,印度茶叶由此拉开序幕。20世纪20年代,印度研制的红碎茶成为红茶的主体,逐渐取代了中国工夫红茶的销霸地位,印度红茶的产量和出口量也迅速上升。
(七)、其他国家发展:19世纪初,斯里兰卡从中国和印度引进茶种并试种,1867年开始规模产制红茶,1872年泰勒创制了锡兰红茶,斯里兰卡因生产品质优异的锡兰红茶闻名于世,成为世界主要红茶生产国。肯尼亚于1903年从印度成功引种茶树并开始种植,20世纪60年代,肯尼亚独立后,先后成立了“肯尼亚茶叶生产商协会”和“肯尼亚茶叶开发局”,大大促进了红茶的生产和发展,其生产的红茶几乎都是红碎茶,产量在世界上占据重要地位。此外,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17世纪从中国引进茶树,19世纪末引进阿萨姆茶树,主要生产条形茶和红碎茶,代表茶为爪哇红茶和苏门答腊红茶,其红茶的生产总量和出口量在世界中也占较大比重。
(八)、中国现代发展:20世纪50年代,中国开始试制红碎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饮品的关注度不断提高,红茶因其独特的保健功效受到越来越多消费者的喜爱,其市场需求逐渐扩大,除了传统的工夫红茶、小种红茶等,各种创新型红茶产品也不断涌现,如红茶饮料、茶食品等,同时,红茶的生产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产品质量和品质得到了进一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