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茶有关的重要战争
(一)、隋唐以前:煮茶法
(1)、茶叶选择:当时茶叶加工工艺简单,无论是新鲜采摘的茶叶还是晒干的茶叶都可直接用来煮饮。团饼类茶叶出现后,也会将其敲碎、捣成末后煮饮。
(2)、煮茶过程:将茶叶与水混合,置于鼎、釜、锅等器具中,放在炉上煎煮至沸腾,有时还会根据个人口味加入盐、姜、椒、桂、酥等调料,煮成羹饮或茗粥。这种煮茶方式简便易行,在民间长期流行。
(二)、唐代:煎茶法
(1)、茶叶处理:唐代以饼茶为主,饮茶时需先将采摘下来的鲜茶制作为茶饼储存,饮用时取出,在火上炙烤至红色,再放入器皿中碾碎成细微的茶末。
(2)、煎茶步骤:首先准备好风炉、鍑、勺、茶碗等茶具。然后煮水,观察水的沸腾程度,当水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锅边缘如泉涌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在二沸时投茶末入锅,加以环搅,三沸则止。最后将茶汤均匀地舀入茶盏中。陆羽认为茶汤的精华就在于茶汤上的沫饽。
(三)、宋代:点茶法
(1)、前期准备:茶叶用片、散、末茶皆可,但要经过炙、碾、磨、罗等工序制成茶粉。茶具方面有风炉、汤瓶、茶碾、茶磨、茶罗合、茶匙、茶筅、茶盏等。
(2)、点茶操作:先将碾罗好的茶末置于茶盏,再用汤瓶烧开水注入茶盏,冲点而成。为了使茶末与水交融成一体,需用茶筅在茶盏中搅动,待到茶沫上浮,形成粥面。这种饮茶法还发展出了一系列比拼茶艺的技巧手法与评判标准,即斗茶。
(四)、元明以后:泡茶法
(1)、茶叶形态:元代以散茶、末茶为主,明代以后叶茶(即散茶)大力发展,逐渐取代了团茶。
(2)、泡茶方式:投茶于壶或茶碗中,加水冲泡而成。主要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撮泡法,即置茶于茶壶或盖瓯中,以沸水冲泡,再分酾到茶盏(瓯、杯)中饮用;另一种是壶泡法,置茶于茶壶中,以沸水冲泡,再分到茶盏中饮用。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