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黑茶
湖南黑茶历史悠久,其制作工艺独特,具有消食健胃的功效。黑茶经杀青、初揉、渥堆、复揉、干燥五道工序制成,分天尖、贡尖、生尖3级。
(1)、历史发展
(1-1)、起源早:湖南黑茶起源可追溯到秦汉时期的安化渠江黑茶薄片,民间相传为张良所造,俗称“张良薄片”,汉代时成为皇家贡茶。
(1-2)、发展历程丰富:唐代中期,茶叶贸易兴旺,湖南茶叶开始流通;宋朝实行“榷茶制”;明朝时,湖南黑茶逐渐兴起,由“私茶”演变为“官茶”,并在西北等地受到欢迎;明末清初,安化黑茶占领西北边销茶市场;清朝时,湖南茶产区域扩展,黑茶成为“引”茶。
(1-3)、主要产区:最早集中在安化生产,后来产区逐渐扩大到桃源、桃江、石门、沅陵、长沙、宁乡、新化、临湘等地。
(2)、产品分类:
(2-1)、“三尖”:指湘尖一号、湘尖二号、湘尖三号,也就是“天尖”“贡尖”“生尖”。天尖和贡尖在清朝道光年间曾列为贡品。天尖的原料嫩度较高,外形色泽乌润,内质香气清香,滋味浓厚,汤色橙黄,叶底黄褐;贡尖外形色泽黑带褐,香气纯正,滋味醇和,汤色稍橙黄,叶底黄褐带暗;生尖主要用三级黑毛茶压制而成,外形色泽黑褐,香气平淡,稍带焦香,滋味尚浓微涩,汤色暗褐,叶底黑褐粗老。
(2-2)、“四砖”:包括黑砖、花砖、青砖和茯砖。黑砖于1939年在湖南省白溪茶厂试压成功,主销甘肃、宁夏、新疆和内蒙古等地区;花砖由历史上的“花卷”茶演变而来,其形状与花卷不同,但内质接近;青砖是17世纪末期,湖南临湘羊楼司所产,由山西晋商进入压制;茯砖茶约在1860年前问世,早期称“湖茶”,因在伏天加工又称“伏茶”,茯砖茶具有独特的“金花”,对人体有益。
(2-3)、“花卷”:包括“千两茶”“百两茶”“十两茶”等。其中千两茶历史悠久,制作工序全部由手工完成,加工难度大,其选用优质黑毛茶原料和古朴的加工方法使其具有特殊的饮用价值。
(3)、功效作用:
(3-1)、降脂减肥:黑茶中的咖啡碱、维生素、氨基酸、磷脂等有助于人体消化,调节脂肪代谢,提高胃液的分泌量,增进食欲,帮助消化。
(3-2)、降血压:茶叶中的咖啡碱和儿茶素类化合物对血管壁有松弛作用,能达到降血压的效果。
(3-3)、降血糖:茶多糖复合物是降血糖的主要成分,湖南黑茶的茶多糖含量较高,具有降血糖功效。
(3-4)、杀菌消炎:黑茶汤色的主要组成成分茶黄素和茶红素,具有抗菌作用,对肉毒芽杆菌、肠类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3-5)、利尿解毒:咖啡碱的利尿功能通过肾促进尿液中水的滤出率来实现,同时有助于醒酒,解除酒毒。
2021年8月,安化黑茶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成功入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示范区筹建名单。湖南黑茶以其独特的品质和功效,在国内外茶叶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