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春秋-分享茶知识,讲述茶故事

本站域名(chayi.top)转让,电话/微信:13052190891

茶有哪些雅号别称?

2024-11-15 10:24分类: 茶知识 阅读:

 

1)、余甘氏

余甘氏是茶的雅称之一。这个别名来源于唐代孙樵的《送茶与焦刑部书》中的“晚甘侯十五人,遣侍斋阁”。在这里,“晚甘侯”与“余甘氏”有相似的含义,都强调了茶的甘甜特质。这种甘甜不仅令人回味,还具有醒脑提神、解除睡意的效果。因此,余甘氏不仅代表了茶的口感,还体现了其多重功效和人们对它的深厚情感。

2)、清友

清友是茶的雅称。这一别名来源于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谱》,其中描述叶嘉,字清友,并号玉川先生。古人视茶为清雅之友,品茶时陶醉于大自然之中,被视为一种雅事。因此,茶被称为“清友”,体现了其清雅、高洁的特质。

3)、瑞草魁

瑞草魁是古人对茶的美称,意指茶为香草之首,具有佳美之意。这一称呼来源于唐代杜牧的《题茶山》,其中“茶称瑞草魁”中的“魁”意为第一,强调茶在众多香草中的卓越地位。杜牧在诗中赞美茶为“瑞草之首”,突显了茶的珍贵与美好。

4)、云华

云华是对茶的美喻,尤其指生于山巅云雾中的上品茶。这一称呼源于“好山好水出好茶”的理念,因为这样的环境使得茶叶不受污浊,保持其纯净的品质。在古代文学中,如晚唐文学家皮日休的《寒日书斋即事》中,就用“清晨一器是云华”来形容这种高质量的茶。此外,“云华”也被用作云朵的别称,展现了其多重美好之意。

5)、清风使

清风使是古人对茶的美称。这一雅称起源于五代十国时期,当时有人已经开始用“清风使”来称呼茶。唐代诗人卢仝在其著名的《七碗茶诗》中描述了饮茶后的感受:“惟觉两腋习习清风生,蓬莱山,在何处,玉川子,乘此清风欲归去。”这表明茶饮后能给人带来如同清风般的舒适感觉。宋人陶穀也在《清异录·茗荈》中提及“清风使”这一称呼,进一步证明了这一雅称的流传和使用。

6)、苦口师

苦口师是对茶的拟人戏称,源于浓茶的微苦口感。这一别名巧妙地比喻茶如人生之师,从中可以品味出生活的哲理和道理。宋代陶榖在《清异录》中提到“未见甘心氏,先迎苦口师”,进一步强调了茶的这种特质。在忙碌的生活中,泡上一杯浓茶,细细品味,不仅能体验到苦尽甘来的滋味,还能感受到茶如导师般的教诲。

7)、碧霞

碧霞是对茶的美喻,这一称呼源于元代耶律楚材的《西域从王君玉茶因其韵七首》中的诗句:“红炉石鼎烹团月,一碗和香吸碧霞。”在这句诗中,碧霞被形容为天上才有的东西,令人向往。这表明茶在古代文人墨客的眼中,有着与天上之物相媲美的特质,是一种令人陶醉的饮品。

8)、嘉木

茶被誉为“嘉木”。这一雅称源于《茶经》中的描述,其中提到茶是南方的嘉木,其高度从一尺到数十尺不等。在巴山峡川地区,有些茶树甚至需要两人合抱。此外,宋代秦观的《咏茶》中也提到“茶实嘉木英,其香乃天育”,进一步强调了茶的珍贵与独特。这些文献都突出了茶树的高大与尊贵,使其成为一种备受珍视的植物。

9)、水厄

水厄是茶的雅称绰号别名之一,起源于北魏时期的《洛阳伽蓝记》。这个别名源于三国魏晋时期,当时饮茶逐渐流行,但初时很多人并不习惯这种饮品,因此戏称为“水厄”,意为“水灾”。《太平御览》中也有记载,晋司徒长史王蒙非常喜欢饮茶,每次有客人来访,他都会请客人喝茶,导致士大夫们为了避免喝茶,每次拜访时都会说“今日有水厄”。

10)、龙芽风草

龙芽凤草是古人对茶的雅称。这一别称源于宋代吴潜的《遏金门·和韵赋茶》,其中写道:“汤怕老,缓煮龙芽凤草。”这表达了煮茶过程中的细致与讲究,特别是对汤的烹煮需要一丝不苟。龙和凤在文化中是祥瑞的象征,因此用“龙芽凤草”来比喻茶叶,意味着茶叶如同龙芽凤草一般珍贵,需要用心烹煮,才能品味到其真正的韵味。

11)、紫云腴

紫云腴是茶的一种雅称,来源于宋代陆游的《昼卧闻碾茶》。这一称呼与茶生于山间云雾处的特性有关,象征着茶的纯净和高贵。在陆游的诗中,“幽窗催破紫云腴”描绘了茶的香气如何透过窗户,给人一种宁静和舒适的感觉。此外,宋代黄庭坚也在《双井茶送子瞻》中提到“我家江南摘云腴”,进一步强调了茶与云雾之间的紧密联系。

12)、先春

先春是茶的雅称,特指早春时茶树新长出的嫩芽,这些嫩芽幼嫩且充满生命力。这一称呼源于唐代卢仝的《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其中描述“仁风暗结珠琲瓃,先春抽出黄金芽”,生动地展现了早春茶叶的鲜嫩与生机。这种嫩芽在早春时节已经吐出,因此被称为“先春”。

13)、酪奴

酪奴是茶的雅称之一。这一别名来源于南北朝时期,当时南方人饮茶的风俗盛行,而北方民族则称茶与奶酪为奴。此外,在陆羽的《茶经》中,也有关于琅琊王肃的记载,他曾在南朝喜欢饮茶,但回到北地后,却更喜欢羊肉和酪浆。当有人问他茶与酪相比如何时,王肃回答说“茗不堪与酪为奴”。这些历史记载都反映了茶在南北朝时期的不同文化和风俗中,有着不同的地位和评价。

14)、茶旗

茶旗是对茶的雅称,形容茶叶冲泡后的形态。当茶叶泡开后,其嫩叶展开的样子酷似一面面小旗,因此得名“茶旗”。这一形象的比喻赋予了茶叶以生命力,使人联想到飘扬的旗帜,充满了活力和意气风发的精神。

15)、橄榄仙

橄榄仙是对茶的美称。这一别称来源于吃完橄榄后嘴里回甘的感觉,与饮茶后的回味有相似之处。宋代陶谷在《清异录·茗荈》中描述:“生凉好唤鸡苏佛,回味宜称橄榄仙。”这进一步证实了橄榄仙这一称呼的由来,强调了茶与橄榄在回味上的共同特点。

16)、漏影春

漏影春是宋代茶人玩茶的一种方法,被视为茶叶的“皮影戏”。这种方法大约起源于五代或唐末,并在宋代得到流行。具体做法是,用绣纸剪出镂空的艺术形状,铺在茶盏中,撒上茶粉后取出绣纸。接着,用其他食材摆出一张精美的茶画进行观赏,最后用沸水冲饮。因此,茶在宋代的一段时间内被称为“漏影春”。

17)、白云英

白云英是茶的一种雅称,源自明代朱谏的《雁山茶诗》。这一别名蕴含了茶的清新与纯净,就如同云雾缭绕,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在诗中,白云英被描述为仙人采摘的珍品,进一步强调了其高贵与独特的品质。此外,“白云英”这一名字也与“英英白云,露彼菅茅”相呼应,暗示着茶如云雾,沾湿万物,具有滋润与养生的功效。

18)、冷面草

冷面草是茶的一种雅称,这一称呼来源于宋代陶榖的《清异录》。在书中,符昭远对茶的评价是“此物面目严冷,了无和美之态”,因此将茶称为“冷面草”。这一别名形象地描述了茶的某些特性,即它的外观和口感可能给人的感觉是严肃、冷静的,缺乏柔和之美。

19)、茶枪

茶枪是对未展开的茶嫩芽的雅称。这一称呼来源于茶未展开时的形态,酷似枪的形状,因此得名。在唐代陆龟蒙的《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中,有“茶枪露中撷”的描述,自注中提到“茶萼未展者曰枪,已展者为旗”。这表明茶枪是指那些尚未展开的茶芽。此外,宋代赵佶在《大观茶论》中也提及了茶枪,描述其为条之始萌者,并具有特定的口感特点。

20)、玉川先生

玉川先生是茶的雅称绰号别名之一。这一称呼来源于宋代苏易简的《文房四谱》,其中叶嘉,字清友,被赋予“玉川先生”的称号,而“清友”即代表茶。此外,唐代诗人卢仝也被称为“玉川子”,这一别名来源于他的诗作《走笔谢孟谏议寄新茶》,该诗也被称为七碗茶诗。在杨万里的《谢木韫之舍人分送讲筵赐茶》中,也有“故人分送玉川子,春风来自玉皇家”的诗句,进一步强调了“玉川子”与茶的紧密关联。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茶”字发展沿革

下一篇:中国茶道文化的特点

相关推荐

关注我们

    茶艺春秋-分享茶知识,讲述茶故事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