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茶的历史
(1)、起源阶段:
唐代茶马互市的推动:唐代时,就已经有了茶马古道,这是茶马互市的产物。西南地区交通不便,马背上驮着的茶叶在运输过程中历经几个月的日晒雨淋、风餐露宿,在湿热的环境下,茶叶中的微生物不断滋生,促使茶叶逐渐发酵,从绿色变成黑褐色,黑茶由此无意中产生。不过此时还没有明确的黑茶制作意识和相关记载。
北宋的相关记载: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四川地区经销边茶,用较为粗老的茶原料蒸压后变为黑色贩运,这被认为是黑茶的起源。陈宗懋先生主编的《中国茶经》里提到“早在11世纪前后,即北宋熙宁年间(公元1074年)就有绿毛茶做色变黑的记载”。
(2)、发展阶段:
明代的明确记载与分类:有关黑茶最早的文字记载见于《明史・食货志四・茶法》。明代嘉靖年间御史陈讲的奏疏中提到“商茶低伪,悉征黑茶”,这说明此时黑茶已经作为一种单独的茶类被提及。并且在明代,川茶因销场不同,有了边茶、腹茶之分,边茶就是边销茶,其中包含了黑茶。
清代的进一步发展:
安化黑茶的兴起:16世纪末,湖南安化黑茶逐渐发展起来。在万历二十三年(1595年),湖南黑茶正式成为官茶。到清朝中期,湖南黑茶运销西北数量与川茶不相上下,在乾隆至道光年间,每年销茶都在3万担以上。
湖北老青砖的演变:清朝时期,晋商从湖北采制砖茶,销往蒙古,受到蒙古族人的喜爱,这就是老青砖。不过最初其初制加工方式实质是晒青绿茶,精制也没有进行渥堆,还不算真正的黑茶。后来国营羊楼洞茶厂制作青砖茶的工艺中加入了自然发酵的工艺,才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黑茶。
其他黑茶的发展:广西的六堡茶在1958年后开始采用冷水发酵渥堆的工艺,成为黑茶;云南的普洱茶历史悠长,原本主要生产滇绿与晒青茶,属于绿茶类,后来发展出了普洱熟茶这一黑茶类别。
(3)、近现代的传承与推广:
工艺的传承与改进:新中国成立后,黑茶的制作工艺不断传承和改进,各地的黑茶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2008年,黑茶制作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市场的拓展:随着人们对黑茶的认识不断加深,黑茶的市场逐渐扩大,不仅在国内受到欢迎,还出口到了苏联、蒙古等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