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茶的制作工艺
(1)、杀青:通过高温破坏酶的活性,防止茶叶发酵,同时蒸发水分,散发青草气。与同等嫩度的绿茶相比,黄茶杀青投叶量偏多,锅温偏低,时间偏长,需要在杀青时适当少抛多闷,提高叶温,彻底破坏酶的活性。杀青程度与绿茶无多大区别,只是有些黄茶在杀青后期结合滚炒轻揉做形,在出锅时含水率稍低。
(2)、闷黄:是黄茶制作的关键工序,也是黄茶与绿茶在工艺上的最大差异。闷黄是一个未发酵过程,利用温热作用使多酚类化合物发生非酶促的自动氧化,使叶绿素大量减少产生黄变。闷黄时理化变化速度较缓慢,不及黑茶渥堆剧烈,时间也较短,故叶温不会有明显升高。制茶车间的气温,闷黄的初始叶温、闷黄叶的保温条件对叶温影响较大。为了控制黄变过程,通常要采取趁热闷黄,有时还要用烘、炒来提高叶温。闷黄过程要控制含水率的变化,防止水分的大量损失,尤其是湿坯闷要注意环境相对湿度和通风条件。必要时盖上湿布,以提高局部湿度和阻断空气流通。闷黄时间长短与黄变要求、含水率、叶温密切相关。
(3)、干燥:一般采用分次干燥法,方法有炒干和烘干两种。干燥时温度掌握比其他茶类偏低,且有先低后高之趋势。沩山白毛尖的干燥技术与安化黑茶相似;霍山黄芽、皖西黄大茶的烘干温度先低后高,与六安瓜片的火功同出一辙。尤其是皖西黄大茶,拉足火过程温度高,时间长,色变现象十分显著,色泽由黄绿转变为黄褐,香气、滋味也发生明显变化,对其品质风格形成产生重要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地区和不同品种的黄茶制作工艺可能会有所差异。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