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的常见其它分类
一、茶叶按发酵程度分类
(1)不发酵茶:绿茶是不发酵茶的代表,发酵程度在0-5%左右。其关键工序是杀青,高温钝化了氧化酶的活性,制止了多酚类化合物的酶促氧化。绿茶保留了茶叶天然的物质,具有清汤绿叶、天然清爽、苦后回甘的风格,但入口有一定的涩感。常见的绿茶有西湖龙井、黄山毛峰、碧螺春等。
(2)、轻微发酵茶:
白茶:发酵程度约为0-10%,茶性偏凉。其加工时鲜叶在萎凋过程中微发酵。白茶的品种有白毫银针、白牡丹、寿眉茶、贡眉茶等。
黄茶:发酵程度在10%-20%左右,茶性属寒。闷黄是黄茶的关键工序,茶多酚在这个过程中分解转化,使黄茶的滋味更加醇和。黄茶的品种有霍山黄芽、君山银针、平阳黄汤、蒙顶黄芽、鹿苑毛尖等。
(3)、半发酵茶:即乌龙茶,发酵程度在30%-60%之间,茶性平和。它的加工过程综合了绿茶和红茶的工艺,做青是其关键工序,鲜叶边缘在做青中碰撞变红,形成“绿叶红镶边”的外形,发展出独特的香气。常见的乌龙茶有铁观音、大红袍、肉桂茶、武夷岩茶、凤凰单丛、冻顶乌龙等。
(4)、全发酵茶:红茶是全发酵茶,发酵程度在80%-90%左右,茶性属温。在制作时经过高温高湿的条件下多酚酶促氧化,还会用揉搓的动作将茶汁挤出,再放在竹匾中发酵数个小时,直到青味去除,茶叶变红。主要品种有金骏眉、正山小种、祁门红茶、滇红茶、坦洋工夫、银骏眉等。
(5)、后发酵茶: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发酵程度在85%-100%左右,茶性属温。在渥堆的过程中,在微生物的参与作用下,多酚类的组合发生变化。常见的黑茶有六堡茶、茯砖茶、青砖茶、千两茶、天尖茶。
二、茶叶按产地分类
可分为川茶、浙茶、闽茶、赣茶、徽茶等,这种分类方法一般是俗称,主要是根据茶叶的产地省份来划分。
三、茶叶按生长环境分类
(1)、平地茶:茶芽叶较小,叶底坚薄,叶张平展,叶色黄绿欠光润。加工后的茶叶条索较细瘦,香气低,滋味淡。
(2)、高山茶:芽叶肥硕,颜色绿,茸毛多。加工后的茶叶条索紧结,肥硕,白毫显露,香气浓郁且耐冲泡。
(3)、丘陵茶:介于平地茶和高山茶之间,或是依环境倾向于其中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