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艺春秋-分享茶知识,讲述茶故事

本站域名(chayi.top)转让,电话/微信:13052190891

白茶萎凋

2024-11-06 19:43分类: 白茶制作工艺 阅读:

 

这是白茶制作工艺中最关键的步骤。萎凋的目的是让茶叶变轻变软,增加细胞的通透性,促进茶叶里面的内含物质进行化学反应,从而产生茶叶独有的清香。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萎凋的原理

萎凋是白茶制作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在这个过程中,鲜叶通过水分的散失,细胞液浓度提高。随着水分的减少,叶细胞膜的透性增强,使得叶内的部分酶类物质的活性被激活。这些酶促使茶叶中的一些成分,如茶多酚、氨基酸、糖类等发生适度的氧化、水解等反应。例如,茶多酚会在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反应,产生一些新的氧化产物,这些产物对白茶的色泽和滋味有着重要的影响。同时,氨基酸的含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发生变化,影响茶叶的鲜爽度。


2)、日光萎凋(日晒)

2-1)、环境要求:需要在一个通风良好、阳光充足但又不会过于强烈的场所进行。一般选择在室外较为空旷的地方,如茶园附近的晒场。地面要求平整、干净,避免杂质污染茶叶。

2-2)、操作细节:将鲜叶均匀地摊放在干净的竹筛或特制的萎凋器具上。摊叶的厚度要适中,通常白毫银针摊叶厚度较薄,大约在1-2厘米,因为其芽头娇嫩,较厚的摊叶容易导致芽头受热不均;白牡丹和寿眉摊叶厚度可以适当增加到2-3厘米。在日晒过程中,要适时轻轻翻动茶叶,使茶叶能够均匀地接受阳光照射。翻动的频率要根据阳光的强度和茶叶的状态来决定,一般在阳光较强时,翻动次数可以适当增加,比如每30-40分钟翻动一次;阳光较弱时,可以每1-2小时翻动一次。这样可以防止茶叶局部过热或者干燥不均匀,保证萎凋的质量。不过,要注意翻动时动作要轻,以免损伤茶叶。

2-3)、优点和局限性:日光萎凋的优点是能够最大程度地保留茶叶的自然风味,使白茶具有独特的“阳光味”。经过日光萎凋的白茶,香气更加浓郁、纯正,口感也更加醇厚。但是,它的局限性在于受天气条件的严格限制,只有在晴天才能进行。而且,即使是晴天,阳光强度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萎凋效果。如果阳光过强,茶叶可能会被晒伤,导致叶片发红、香气散失;阳光过弱,则会延长萎凋时间,甚至可能导致萎凋不完全。


3)、室内自然萎凋

3-1)、环境要求:室内环境要保持良好的通风状态,一般要求有窗户或者通风设备,保证空气能够顺畅流通。室内温度最好控制在20-25℃,相对湿度在70%-75%左右。同时,室内要保持干净、整洁,避免异味影响茶叶品质。

3-2)、操作细节:把鲜叶同样均匀地摊放在竹匾或萎凋筛上,摊叶厚度和日光萎凋类似。由于室内没有阳光照射,萎凋主要依靠空气的自然流通带走茶叶中的水分。这个过程相对较慢,一般白毫银针需要48-60小时,白牡丹需要40-50小时,寿眉需要36-48小时。在室内自然萎凋过程中,也要注意观察茶叶的状态,定期翻动茶叶,使茶叶各部分能够均匀失水。

3-3)、优点和局限性:室内自然萎凋的优点是不受天气条件的限制,能够稳定地进行萎凋操作。而且这种方式萎凋出来的茶叶品质较为稳定,色泽和香气比较均匀。其局限性在于萎凋时间较长,需要较大的空间来放置茶叶,并且对室内环境的控制要求较高,如果温度、湿度控制不好,也会影响茶叶的品质。


4)、复式萎凋

4-1)、操作方法:先将鲜叶进行一段时间的日光萎凋,比如在晴天上午,将鲜叶放在阳光下萎凋2-3小时,让茶叶初步失水,激活酶的活性。然后将茶叶移至室内进行自然萎凋,利用室内的环境条件让茶叶继续萎凋,直到达到合适的萎凋程度。

4-2)、优点:这种方法结合了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的优点。通过日光萎凋,可以使茶叶快速地启动萎凋过程,赋予茶叶自然的阳光香气;而后续的室内自然萎凋可以让茶叶的萎凋更加均匀、细致,弥补了单纯日光萎凋可能出现的不均匀问题,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天气变化对萎凋的不利影响,从而提高了白茶的整体品质。


5)、加温萎凋

5-1)、操作方法:在阴雨天气或者温度较低的情况下,当无法进行日光萎凋和室内自然萎凋达到理想效果时,可以采用加温萎凋的方法。通常使用专门的萎凋设备,如萎凋槽,在萎凋槽底部通入热风。热风的温度一般控制在30-35℃,将鲜叶均匀地铺在萎凋槽的传送带上,随着传送带的移动,茶叶在热风的吹拂下逐渐失水。

(5-2)、优点和局限性:加温萎凋的优点是可以在不利的天气条件下快速地进行萎凋,保证生产的连续性。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温度控制不好,过高的温度会破坏茶叶中的酶的活性,影响茶叶的品质。而且,与自然萎凋方式相比,加温萎凋的茶叶在香气和口感上可能会稍逊一筹,缺少自然萎凋所带来的那种天然的风味。


郑重声明:喝茶属于保健食品,不能直接替代药品使用,如果患有疾病者请遵医嘱谨慎食用,部分文章来源于网络,仅作为参考,如果网站中图片和文字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处理!

上一篇:白茶干燥

下一篇:白茶采摘

相关推荐

推荐阅读

关注我们

    茶艺春秋-分享茶知识,讲述茶故事
返回顶部